大树移栽后想要尽快恢复树势,不知道这几点可不行!
自从大树移栽成为绿化上的“宠儿”,成活率便成为了园林界的热门话题,由于大规格苗木树龄较大,细胞再生能力弱,伤口愈合能力差,新生根系缓慢,它的成活较之一般苗木而言,成活率低,树势恢复慢,如何恢复树势成为了园林人的首要任务?以下是小编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改善土壤条件
大树移栽常作为行道树或公园树种移植在新修的道路两侧或新辟的公园绿地,为了达到土地平整的效果,一部分的耕作层被破坏,造成大树周围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差,浇水后向下渗透慢等现象,当浇水量过多或连续阴雨后,根系所处的土层含水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根系的呼吸作用受限。而一些填平的低洼地,土壤结构过于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差,浇水后水分很快下渗或蒸发,致使根系长时间处于干旱状态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1、移栽时: 想要大树尽快恢复树势,基础在于树穴,应在土壤板结的地段,挖树穴直径为40~50厘米,其深度比土球高深10~20厘米,注意树穴的大小上下一致,呈直筒形,切忌挖成锅底形。
挖好后,底部回填适当厚的肥沃表土,中间稍隆起。树木的栽植深度一般以土壤下沉后树木的根颈部与地表相平为宜。栽植时,看准树木位置和朝向,使树木直立穴中心。有条件的可在树穴周边开2至3条导水沟,沟底铺上卵石,以利排水,此法对恢复树势效果明显。
2、 移栽后:需对土壤板结的树穴进行松土,其深度15厘米至20厘米,松土后在树穴表面覆盖稻草或其他杂草或陶粒等人工覆盖物。
3、土壤疏松时:对被填平的低洼地,其树穴土壤过于疏松,可结合松土适当镇压,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对地势低洼,易于积水地段应开挖排水沟及时排除水分。
二、 精心养护
已经移栽后的大树,想要防止树势衰落,应该从养护管理上下工夫。一些园林绿化单位为了提高成活率,往往对树冠作高强度的修剪,造成了许多“电杆树”、“砍头树”的出现,这种树木在短期内很难形成完整的树冠,不仅容易导致大树半死不活,缺乏生机,还影响其观赏价值。因此修剪过重的大树,需要增加养分的补给。
根系恢复生长需要采取对策以形成大量新根,如使用生根剂兑水灌根。再有刚移栽成活的大树,光合产物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叶面积的大小,所以促进树冠修复,扩大叶面积,是恢复树势的先决条件,此外还需要切实保护好树木萌发的新芽,加快叶面积的恢复。
三、支撑勿轻视
因大树树体较大,所以新植的大树,在栽植后一般都设立支撑架,来防止大树自身的倾倒或被风吹倒。由于技术不熟练,有的地方不是支撑点太低,便是支撑点过早拆除,大树经过一个冬天的大风摇动,再加上新生枝叶生使树冠变大,支撑往往松动。经过移栽的大树,新根系十分脆弱,支撑技术不到位、人为或机械损伤,造成树干摇动,必然会对根系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生根,导致树势数衰弱。